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您的瀏覽器並禁止了 Javascript,為了提供良好的使用體驗,請開啟Javascript。
如何開啟 Javascript?
。
此網頁內容使用繁體中文為主要語系顯示
:::
|
登入
英文
分享至:
Facebook
LINE
:::
.
:::
服務介紹
聯絡我們
網站導覽
主題推薦
圖書預約
新書推薦
線上閱讀專區
虛擬展覽
滿意度調查
媒體報導
:::
回首頁
:::
電子書
主題分類
全部
自然生態(66)
科學工藝(9)
觀光旅遊(25)
藝術文物(27)
人文歷史(108)
健康樂活(29)
語言文學(62)
AR擴增實境(50)
自動播放(253)
課綱科目
全部
自然科學(47)
綜合(34)
生活課程(52)
社會(20)
藝術(2)
健康與體育(16)
本土語文(114)
新住民語文(44)
英語文(國小)(18)
公民與社會(87)
地理(48)
生物(33)
歷史(131)
輔導(15)
健康教育(17)
家政(18)
體育(16)
地球科學(60)
音樂(8)
英語文(國中)(28)
表演藝術(4)
國語文(國中)(2)
生活科技(12)
資訊科技(3)
視覺藝術(18)
課綱議題
全部
閱讀素養(26)
性別平等(8)
人權(10)
環境(132)
海洋(16)
科技(17)
能源(2)
家庭教育(35)
原住民族教育(38)
品德(21)
生命(183)
資訊(3)
安全(36)
防災(34)
生涯規劃(2)
多元文化(222)
戶外教育(30)
國際教育(40)
語言學習(14)
社會互動(51)
心理成長(27)
感官動作(16)
美感經驗(30)
生活體驗(104)
語言文學(2)
認知發展(4)
運動與健康(8)
適讀對象
全部
成人(10)
青少年(289)
小學高年級(15)
小學中年級(20)
小學低年級(86)
幼兒(76)
影音
主題分類
全部
有聲圖書(267)
名人演講(26)
自然生態(72)
科學工藝(73)
觀光旅遊(0)
語言文學(0)
藝術文物(30)
人文歷史(12)
健康樂活(16)
服務介紹(4)
課綱科目
全部
自然科學(61)
綜合(27)
生活課程(122)
社會(67)
藝術(118)
健康與體育(3)
本土語文(268)
國語文(國小)(6)
新住民語文(0)
英語文(國小)(216)
數學(國小)(0)
公民與社會(1)
地理(1)
生物(3)
歷史(35)
輔導(44)
健康教育(11)
家政(7)
童軍(0)
體育(3)
地球科學(1)
音樂(10)
英語文(國中)(1)
表演藝術(1)
國語文(國中)(26)
理化(0)
生活科技(2)
數學(國中)(0)
資訊科技(4)
視覺藝術(16)
課綱議題
全部
閱讀素養(7)
性別平等(0)
人權(0)
環境(42)
海洋(24)
科技(57)
能源(0)
家庭教育(5)
原住民族教育(4)
品德(0)
生命(160)
法治(1)
資訊(8)
安全(7)
防災(4)
生涯規劃(0)
多元文化(4)
戶外教育(9)
國際教育(7)
語言學習(261)
社會互動(53)
心理成長(13)
感官動作(21)
美感經驗(55)
生活體驗(39)
語言文學(47)
認知發展(1)
運動與健康(8)
適讀對象
全部
成人(58)
青少年(58)
小學高年級(299)
小學中年級(47)
小學低年級(37)
幼兒(0)
樂齡(1)
名字不僅代表個人的身分,也是一種對外關係的象徵。當一個人擁有不止一個名字的時候,在何時何地選擇使用哪一個名字,是呈現自己的方式,也反映自己與他人的關係。陳芷凡教授由原住民不同族群傳統命名方式開始,介紹原住民在原初時代尚未與他人接觸時所使用的族語以及傳統文化的脈絡。例如達悟族以長嗣名為命名依據,族人一生需要經歷數次的名字變更;而泰雅族以父親之名來命名反應出父系社會的文化結構。臺灣原住民自17世紀與他者接觸後產生了身分認同的偌大變化。從歐洲人文獻中的barbarian、清朝職貢圖描繪的生、熟番、日治時代人類學檔案中的蕃人及高砂族、到戰後國民政府教科書為「教化」原住民所標榜的吳鳳傳奇與原住民的野蠻形象,讓臺灣原住民經歷了一連串的污名化過程。 隨著臺灣經濟轉型,原住民大量遷移至都市,成為經濟與文化的雙重弱勢群體,也讓原住民開始思考自己與部落的未來。1980年代原住民社會運動興起,《高山青》、《山外山》等用漢語書寫的原住民期刊如雨後春筍般出現,原民作家用漢語書寫對漢文化的質疑與不滿,形成不同部落間的泛原住民族意識,也開啟原漢之間的對話。1990年代之後,原民作家開始嘗試注入部落文化邏輯的漢語寫作,例如夏曼藍波安的《黑色的翅膀》;也使用具黑色幽默的筆法對漢語形式進行反思,例如阿道巴辣夫的詩〈肛門說:我們才是愛幣力君〉及沙力浪用公文體例寫作的詩〈遷村同意書〉,在顛覆傳統漢語邏輯之際,也表達原住民在面對國家機制的無奈與抗議。近年來原住民作家在寫作中加入更多母語的元素,形成漢語與族語交雜、傳統與現代結合的特殊文體。陳芷凡教授認為,這種對族語的再運用,是一新的說故事方式,讓原住民的傳統文化元素成為挑戰族群未來的能量,讓原住民從「我是誰!」的困惑轉變為「我可以是誰?」的無限可能。
感謝 國家圖書館 授權上架
本網站影片屬外部機關單位製播之影片,故影片未經過重製,以及部分影片不支援影片字幕同步顯示的功能。若需要影片即時字幕產生,可使用瀏覽器內建無障礙即時字幕功能,並依據使用的瀏覽器不同,可設定開啟即時字幕的功能。
提示:如何設定即時字幕功能
Chrome瀏覽器設定開啟即時字幕功能:
步驟1: Chrome 瀏覽器頁面上,點選頁面右上方功能列"自訂及管理Google Chrome" 功能圖示 -> 步驟2: 進入Google Chrome設定頁面,選取功能列"設定"功能項目 -> 步驟3: 進入設定頁面,選取"無障礙設定"子功能項目 -> 步驟4: 選取"即時字幕"功能,並新增設定即時翻譯的語言,即完成即時字幕功能開啟設定。(例如: 中文(繁體) )
Edge瀏覽器設定開啟即時字幕功能:
步驟1: Edge瀏覽器頁面上,點選頁面右上方功能列"設定及其他" 功能圖示 -> 步驟2: 進Edge設定頁面,選取功能列"設定"功能項目 -> 步驟3: 進入Edge設定頁面,選取"協助工具"設定子功能項目 -> 步驟4: 選取"開啟輔助字幕的系統喜好設定"功能,進入協助工具>輔助字幕頁面,設定新增開啟"即時輔助字幕"功能,系統即會完成設定及安裝即時輔助字幕功能。
略過導覽列
全文檢索
服務介紹
聯絡我們
網站導覽
主題推薦
圖書預約
新書推薦
線上閱讀專區
虛擬展覽
滿意度調查
媒體報導
登入
切換成英文版
分享至:
Facebook
L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