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網頁版國圖到你家

吳錫德教授從講題中的「文人造反」開始說明法國文人在藝術創作上的求新求變以及在社會議題上的針砭時事,左拉說:「人類戰勝謊言及不公的是書本,而不是刀劍。」,從法國文學中就可以看到法國的文化。法國在十九世紀經歷了拿破崙稱帝、復辟、共和等時代,政治動盪不安,受到言論控制及新聞審查,但在思想上卻百花齊放,從浪漫主義的雨果、現實主義的巴爾札特到自然主義的左拉,都是具代表性的作家。 接著詳細介紹幾位法國十九世紀帶有「造反」思維的作家:伏爾泰雖然是十八世紀的作家,卻啟蒙十九世紀的文學,拿破崙評論他「法國自從有了伏爾泰和盧梭,才真正開始去思想。」;巴爾札克寫下九十八本的人間喜劇套書,彷彿寫下法國社會的寫實主義歷史,用文字反應所見所聞,是現代小說之父;十九世紀是雨果的時代,一生創作近七十年,是對法國最有影響力的法國作家,他曾說:「我要成為芸芸眾生的保護者,勞苦大眾的辯護者,社會問題的作家,法蘭西民族的良心。」;波特萊爾的詩很有現代性並接近生活,他定義:「現代性就是過渡、稍縱即逝、偶發;其中一半是藝術表現,另一半是永恆與不變。」現在的「現代性」定義仍以波特萊爾的說法為主。福樓拜很重視寫作細節與字句精準,《包法利夫人》被視為是社會寫實主義文學創作的經典,福樓拜將自己投射在包法利夫人這個角色中,寫作時投入很深,也因此能寫出如此轟動的巨作;小仲馬被視為近代社會寫實性「風俗劇」的代表,亦是法國戲劇由浪漫主義轉向現實主義的重要作家,《巴黎茶花女遺事》在1898年由林琴南譯出,深刻影響中國近代文學創作;左拉是自然主義文學的代表人物,亦參與法國自由主義政治運動,在報紙上發表<我控訴>,指責政府政策,為被壓迫者發聲。法國對於文人很尊重,文人必須貼近庶民生活且反應社會現實,因此文人參政的風氣也很盛。


感謝 國家圖書館 授權上架

本網站影片屬外部機關單位製播之影片,故影片未經過重製,以及部分影片不支援影片字幕同步顯示的功能。若需要影片即時字幕產生,可使用瀏覽器內建無障礙即時字幕功能,並依據使用的瀏覽器不同,可設定開啟即時字幕的功能。
提示:如何設定即時字幕功能 Chrome瀏覽器設定開啟即時字幕功能:
步驟1: Chrome 瀏覽器頁面上,點選頁面右上方功能列"自訂及管理Google Chrome" 功能圖示 -> 步驟2: 進入Google Chrome設定頁面,選取功能列"設定"功能項目 -> 步驟3: 進入設定頁面,選取"無障礙設定"子功能項目 -> 步驟4: 選取"即時字幕"功能,並新增設定即時翻譯的語言,即完成即時字幕功能開啟設定。(例如: 中文(繁體) )
Edge瀏覽器設定開啟即時字幕功能:
步驟1: Edge瀏覽器頁面上,點選頁面右上方功能列"設定及其他" 功能圖示 -> 步驟2: 進Edge設定頁面,選取功能列"設定"功能項目 -> 步驟3: 進入Edge設定頁面,選取"協助工具"設定子功能項目 -> 步驟4: 選取"開啟輔助字幕的系統喜好設定"功能,進入協助工具>輔助字幕頁面,設定新增開啟"即時輔助字幕"功能,系統即會完成設定及安裝即時輔助字幕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