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網頁版國圖到你家

顏崑陽教授針對今天的演講題目提到「知心,我一生夢寐的追尋」,這個「我」不只是《詩經》中的詩人們,而是這世間的每個有情人。「知心」的最高境界是超越語言,兩心相印,直接的「感知」。《莊子˙大宗師》、《指月錄》、《呂氏春秋˙本味》中記載鍾子期死,伯牙破琴;內心的幽微無法藉語言說清楚,琴音、微笑都是意象。故「知心」朋友,是兩個人之間,不分性別、尊卑的特定身分,而能直接彼此「感知」對方的才性、心思、情緒,乃是人間「真愛」或「情義」的底質。 《詩經》太古老,語言文字的表達跟現代人不同,生活環境的種種變化,不容易在閱讀時捕捉到詩中的神韻。在古代層層疊疊的「詩經學史」中,《詩經》三百篇很少被解釋為「友情」;很多詩篇的旨意不是「君臣之義」,就是「男女豔情」。顏崑陽教授帶領聽眾穿越千峰萬巒的「詩經學史」,回歸《詩經》原初人們生命存在經驗的世界,聆聽先民追尋「知心」朋友的多重奏,做個「超享受讀者」。孔子和他的學生們就是最早的「超享受讀者」。孔子說「詩可以興」;「興」是什麼意思?「興」就是讀者可以跳過複雜文獻的障礙、不管他「作者本意」,而直接閱讀詩篇,自由的「情境聯想」、「感發志氣」、「各以其情而自得」,超享受讀詩的感發及樂趣。 顏崑陽教授一再強調閱讀《詩經》,不是為了做個研究《詩經》的專業學者;而是做個「超享受讀者」,直接從詩篇「感發」生命存在的意義,享受「各以其情而自得」的樂趣。顏崑陽教授以厚實的詩學根基帶領聽眾一起來閱讀《詩經》中抒寫「友情」的詩篇:〈伐木〉、〈蒹葭〉、〈子衿〉、〈采葛〉、〈菁菁者莪〉、〈無衣〉、〈木瓜〉……。追尋著詩篇的本來面目,一掘古人的心情。 顏崑陽教授勉勵大家讀詩要能體會詩人的生命體悟,不能把詩人當作客觀的對象,進入詩人主體,融入自己的既有經驗,才能感受到詩人的真性情。現場聽眾對於孤獨、寂寞的區別,《詩經》在政治教化的束縛下,是否仍有「興」的存在?如何喚醒一個人的感知能力與講座深度互動,顏崑陽教授妙趣橫生幽默的舉例,讓聽眾不時會心大笑點頭。演講結束之後,還有不少聽眾圍在老師身旁請教相關問題。


感謝 國家圖書館 授權上架

本網站影片屬外部機關單位製播之影片,故影片未經過重製,以及部分影片不支援影片字幕同步顯示的功能。若需要影片即時字幕產生,可使用瀏覽器內建無障礙即時字幕功能,並依據使用的瀏覽器不同,可設定開啟即時字幕的功能。
提示:如何設定即時字幕功能 Chrome瀏覽器設定開啟即時字幕功能:
步驟1: Chrome 瀏覽器頁面上,點選頁面右上方功能列"自訂及管理Google Chrome" 功能圖示 -> 步驟2: 進入Google Chrome設定頁面,選取功能列"設定"功能項目 -> 步驟3: 進入設定頁面,選取"無障礙設定"子功能項目 -> 步驟4: 選取"即時字幕"功能,並新增設定即時翻譯的語言,即完成即時字幕功能開啟設定。(例如: 中文(繁體) )
Edge瀏覽器設定開啟即時字幕功能:
步驟1: Edge瀏覽器頁面上,點選頁面右上方功能列"設定及其他" 功能圖示 -> 步驟2: 進Edge設定頁面,選取功能列"設定"功能項目 -> 步驟3: 進入Edge設定頁面,選取"協助工具"設定子功能項目 -> 步驟4: 選取"開啟輔助字幕的系統喜好設定"功能,進入協助工具>輔助字幕頁面,設定新增開啟"即時輔助字幕"功能,系統即會完成設定及安裝即時輔助字幕功能。